资助管理规范
完善学校资助工作管理制度与流程,规范资助档案管理,确保资助工作全程规范有序开展,资助信息准确无误,经得起各级检查与审计。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政策宣传与解读
1.构建多元宣传矩阵。借助学校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班级群等线上平台,定期推送资助政策解读文章、申请指南、成功受助案例等内容;利用校园广播、宣传栏、横幅、主题班会、发放宣传手册等线下形式,营造浓厚的资助政策宣传氛围。
2.开展专项培训活动。组织校内资助工作人员、班主任参加资助政策培训会议,邀请教育主管部门专家、学者进行政策解读与业务指导,提升工作人员政策水平与业务能力,确保在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解读时准确无误。
(二)精准资助对象认定
1.细化认定标准。依据学生家庭经济收入、家庭成员健康状况、家庭遭遇突发变故等因素,结合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要求,制定本校详细的资助认定量化标准,明确不同资助项目对应的具体条件。
2.规范认定流程。学生自主提交资助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,班级成立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,提出初步评议意见;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审核班级上报材料,通过家访、电话核实等方式进行复查,最终确定受助学生名单,并在校内显著位置公示,接受全体师生监督。
(三)资助资金管理与监督
1.科学编制资金预算。根据在校学生人数、资助政策标准以及以往资助工作开展情况,科学合理编制年度资助资金预算,确保资金足额预算;严格按照预算执行,合理安排和使用资助资金,杜绝超预算支出和资金浪费现象。
2.强化资金发放监管。建立资助资金发放台账,详细记录资金发放的每一个环节;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,确保资助资金通过银行卡形式直接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;及时公示资金发放信息,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,保障资金发放透明、安全。
(四)资助项目具体实施
1.国家免学费项目。严格审核全日制正式学籍一、二、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(含县镇)学生、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涉农专业学生(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)的免学费资格,确保符合条件学生及时享受免学费政策,按学期办理免学费手续。
2.国家助学金项目。精准认定全日制正式学籍一、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,按照生均每年2000 元标准发放助学金;重点关注原连片特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(不含县城),确保资助资金精准落实到此类学生群体。
(五)资助档案规范管理
1.完善档案收集制度。明确资助档案收集范围,涵盖学生资助申请材料、证明材料、班级民主评议记录、学校审核材料、资金发放凭证等所有与资助工作相关资料;确保档案资料收集及时、完整,避免资料缺失。
2.优化档案分类整理。按照资助项目、年级、班级等维度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,分别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;规范档案编号和目录编制,便于档案的查询、统计和管理;妥善保管档案,配备专门的档案存放设施,做好防火、防潮、防虫等工作。
四、实施步骤
(一)第一阶段
1.宣传工作启动。制定学院2024 年资助政策年度宣传方案,更新学院官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资助政策板块内容;组织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周活动,通过张贴海报、设置咨询点、主题班会等形式,向全体学生宣传资助政策。
2.工作部署安排。参加河南省中职学校资助工作会议,传达学习教育部及省教育厅资助工作文件精神;组织召开本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,研究部署学校2024 年资助工作任务,制定本校年度资助工作计划。
3.资助对象初筛。各班级组织学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,初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;学校资助管理部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,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步信息库,为后续精准资助认定工作奠定基础。
(二)第二阶段
1.资助认定开展。按照资助认定程序,组织学生提交资助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;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开展评议工作,确定班级受助学生建议名单并上报学校;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审核班级上报材料,进行家访或电话核实,确定最终受助学生名单,并在校内公示5 个工作日。
2.资金预算编制。根据公示后的受助学生名单和资助标准,学校资助管理部门编制年度资助资金预算,报学校领导审核后,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批;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,确保资助资金足额纳入预算。
3.业务培训提升。选派学校资助工作人员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资助业务培训班;校内组织开展资助政策与业务知识培训活动,邀请专家为全体班主任和资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,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。
(三)第三阶段
1.专项项目申报。组织开展国家免学费、国家助学金的申报工作;指导符合条件的学生和教师准确填写申报信息,收集整理申报材料,按时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核。
2.资金发放筹备。完成资助资金发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,包括与银行签订代发协议、核对受助学生银行卡信息、准备资金发放相关文件等;做好国家助学金秋季学期发放准备工作,确保秋季学期开学后及时发放助学金。
3.持续宣传推广。利用暑假期间,通过线上平台持续发布资助政策宣传内容,安排专人在线解答学生和家长咨询;组织开展资助政策下乡宣传活动,深入农村地区,向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宣传中职资助政策,吸引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报考我校。
(四)第四阶段
1.资助资金发放。按照规定时间节点,及时发放国家免学费补助资金、国家助学金等资助资金;跟踪资金发放进度,确保资金及时、足额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;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公示,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。
2.工作总结评估。各班级和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对年度资助工作进行总结自评,撰写工作总结报告,分析工作成效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;学校组织开展资助工作年度绩效评价,对各班级资助工作进行考核评估,表彰资助工作先进班级和个人。
3.档案整理归档。全面整理年度资助工作档案资料,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分类装订、归档保存;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,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致;迎接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资助工作档案的检查和审计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强化组织领导
成立以校长为组长,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,学生处、教务处、财务处、班主任代表为成员的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学校资助工作;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,研究解决资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。
明确各部门在资助工作中的职责分工,学生处负责资助政策宣传、资助对象认定组织等工作;教务处协助提供学生学籍信息、学业成绩等资料;财务处负责资助资金的预算编制、资金发放和财务管理;班主任负责本班级资助工作的具体实施。
(二)完善制度建设
根据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资助工作文件要求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修订完善学校资助工作管理制度,包括资助资金管理办法、资助对象认定办法、资助工作流程、档案管理办法等,确保资助工作有章可循。
建立资助工作监督检查制度,定期对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,重点检查资助对象认定是否精准、资金发放是否及时合规、档案管理是否规范等;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,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。
(三)加强队伍建设
配备专职资助工作人员,保障资助工作顺利开展;加强对资助工作人员的培训,定期组织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活动,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资助政策和业务知识,提升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。
建立资助工作激励机制,对在资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,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(四)严格监督问责
加强对资助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,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、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;定期对资助资金进行审计,确保资金安全、规范使用;对截留、挪用、虚报冒领资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,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
建立资助工作问责机制,对在资助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、工作失误、弄虚作假等行为,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,确保资助工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